4月30日,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中山2023年環境質量狀況及污染防治攻堅戰責任考核情況。根據發布會信息,2023年中山市空氣質量取得顯著提升,全年優良天數較2022年增加了19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第二,顯示出中山市在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整體環境質量穩中有升
新聞發布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杜敏公布,2023年,我市AQI達標率為88.8%,同比去年增加5.2個百分點(優良天數增加19天);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89)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15位、珠三角第4位。與2022年相比,AQI(空氣質量)達標率、綜合指數、SO2、NO2、PM10和PM2.5等主要指標在全省21地市中排名均有所提升。2023年我市AQI達標率改善幅度排全省第6位,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幅度排全省第2位,NO2和O3改善幅度均排全省第4位,PM2.5年均濃度穩定優于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過渡階段目標。
此外,我市水環境質量保持穩中向好。我市大江大河和水源地水質優良,4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十四五”期間連續優良達標。2023年內河涌水質有所改善,第四季度未達標水體河涌111條,數量較第二輪央督期間減少195條,全市1041條河涌CWQI(水質指數)較第二輪央督期改善37.44%。
8個鎮街考核優秀
新聞發布會同時公布了2023年度市環境保護責任暨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情況。

通過鎮街自評、考核初評結果意見征求及考核復評工作,火炬開發區(中山港街道)、石岐街道、五桂山街道、民眾街道、小欖鎮、沙溪鎮、黃圃鎮、三角鎮8個鎮街獲得優秀等次。翠亨新區 (南朗街道)、東區街道、西區街道、南區街道、古鎮鎮、橫欄鎮、港口鎮、南頭鎮、東鳳鎮、阜沙鎮、三鄉鎮、坦洲鎮、板芙鎮、神灣鎮等14個鎮街獲良好等次。大涌鎮獲合格等次。
杜敏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2023年我市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特別是內河涌水質有所改善,未達標水體河涌數量較第二輪央督期間減少了195條,主要采取了堅持高位統籌,攻堅克難水污染防治;堅持考核問效,全面壓實各級各部門治水責任;堅持大兵團作戰,全力推進“六污同治”的方法。
2023年,全市累計進場施工河涌634條,其中316條河涌完成截污主體工程;累計完成178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從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時的25%提高至80%;累計完成小區排水管網改造1300個、工廠雨污分流改造3650個、養殖池塘尾水治理6.1萬畝。開展7個重點鎮街治水工作專項評估,指導提升區域治理效果。2023年第四季度,我市河涌水質指數CWQI為6.8389,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5.56%;劣Ⅴ類河涌375條,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66個百分點,未達標水體河涌數量較央督時減少65%,全市內河涌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編輯 陳家浩? 二審 朱暉? 三審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