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廣東省文藝精品創作調度推進會指出,近年來全省文藝戰線堅持守正創新,扎實推進文藝創作生產,增強高品質文化供給,形成了人才輩出、青藍相繼,精品迭出、佳作涌現,品牌突出、聲名遠播的生動圖景。
在中山,這一圖景格外動人。從音樂劇《殷紅木棉》、新編粵劇《白門柳·董小宛》等彰顯香山人文特質的文藝作品,到電視劇《青春之城》《灣區兒女》、紀錄片《深中通道》等關注現實重大題材的文藝力作,無不“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用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描繪出中山人民勇立潮頭、奮發向上的蓬勃生機。

圍繞重點選題
文藝創作精品迭出
李垚儒從事美術教育多年,教學之余,他堅持創作,用或具象或意象的手法,思索著雕塑藝術的人文精神的公共表達。
在李垚儒位于東升高級中學的工作室里,各種雕塑材料和刀具營造出滿滿的藝術氛圍。2023年,他的雕塑群像作品《悠悠歲月》獲得2023年度中山市文藝精品扶持,并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李垚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正是中山文藝事業的蓬勃發展,為雕塑創作提供了不竭的營養和活力。”
管中窺豹,廣大文藝工作者將目光聚焦現實題材,于波瀾壯闊的時代與社會生活中不斷挖掘新故事,反映偉大時代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廣泛引起觀眾的共鳴。
中山參與聯合出品的電視劇《青春之城》《灣區兒女》以大灣區城市為背景,以“小人物”為創作視角,描繪大灣區創業者、奮斗者們的真實縮影。其中,《青春之城》入選中宣部“禮贊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優秀電視劇展播項目,《灣區兒女》主題曲《澳門是家》獲得廣東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與此同時,《深中通道》(第一季)等紀錄片走出國門,獲邀參展第34屆法國國際陽光紀錄片節,深中通道題材原創廣播劇《放歌伶仃洋》在中央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廣東廣播電視臺交通之聲、城市之聲等平臺播出。
除了重大題材作品,中山還推動文藝創作突出文化傳承,彰顯香山特色。音樂劇《殷紅木棉》、原創新編粵劇《白門柳·董小宛》分獲第十五屆廣東省藝術節大型舞臺藝術作品二等獎、三等獎。《“香山文脈”叢書》榮獲中南地區人民出版社第42屆優秀社科讀物優秀圖書獎。

扶持精品創作
優化文藝創作環境
中山文藝勇攀高峰的背后,是一系列頂層設計的強化與落實。記者從市委宣傳部文化發展科了解到,2023年,我市修訂出臺新版《中山市文藝精品扶持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強化精品創作的組織化和精準性,單項最高扶持可達200萬,單項最高獎勵可達 120萬。據悉,2023年文藝精品申報量較往年提升近40%,且入選作品整體質量較高,其中,10個重點扶持項目、1個配套扶持項目、86件優秀作品、2個文藝名家工作室和10個創作基地,共計109個項目獲得扶持獎勵。
此外,中山積極推動中山文藝品牌提檔升格,“鄭景康杯”中山攝影展升格為中國中山“鄭景康”影像雙年展,成為全國性攝影展,中山“黃苗子”書法展升格為“黃苗子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成為面向全國征稿的省級展覽。搭建平臺,鏈接資源,中山推動文藝精品、文藝新秀走向大舞臺。

提高組織化程度
提升孵化培育機制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中山將持續加強文藝創作項目管理,特別是做好“深中通道”題材系列文藝作品創作出版,深入挖掘香山文脈,探索伶仃洋文化研究等。
另據記者了解,2024年中山將協助拍攝電視劇“灣區三部曲”之《澳門青年》,深度植入中山元素,進一步展示中山文旅特色。紀錄長片《弦外之音——粵樂宗師呂文成》也將在央視播出。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優秀文藝作品,還要全方位擴大宣傳,讓作品“火起來”。對中山來說,進一步活化利用黃苗子藝術館、蕭友梅藝術館,加快建設鄭錦藝術館,推進文藝作品進校園、進景區、進社區,都將是多層面強化傳播效應、真正提高文化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徑。
繁榮發展文藝事業,人才是關鍵。只有建設德藝雙馨的文化文藝隊伍,才能不斷推出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兼備的高峰之作。市委宣傳部文化發展科有關負責人還表示,中山將依托《中山市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特聘人才實施方案》,加強“中山英才計劃”文化領域特聘人才管理培育工作;通過優化文藝精品扶持政策青年獎項,持續支持鼓勵青年文藝人才成長;加強對名家工作室和創作基地的引導,通過文藝項目創作研討、培訓交流展示展演等形式,充分發揮文藝名家的示范引領作用和傳幫帶作用,構建文藝創作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編輯 汪佳? 二審 朱暉? 三審 岳才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