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貫徹落實兩會精神,各鎮街應該繼續因地制宜開展鄉村振興新實踐,不斷探索鄉村振興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力。
一、通過改革創新讓鄉村振興跑出“加速度”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無論是大會發言還是小組討論,代表委員們普遍聚焦“改革創新”這一重要議題。改革的最基本動力源自一線,生動的實踐和探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關鍵是要充分關注和滿足農民的合理需求。近期,中央相繼發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動鄉村振興的深化改革措施。如“啟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整省試點”這一措施為農民提供了長期穩定的保障。對于將集體資產由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轉移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名下實行稅收減免的舉措,可有力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深化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改革,由“以占定補”到“以補定占”,為耕地提供了更好保護,確保土地資源的利用更加合理。鄉村振興改革舉措的實際效果,需要通過基層實踐進行檢驗。
二、通過鄉村規劃和鄉村治理凝聚鄉村振興新效能
2024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近期中央文件關于鄉村規劃有一些新論述,這些論述有四個特點:首先,著重強調了“規劃效能”的重要性。其次,提出可以從“適應鄉村人口變化趨勢”的角度去優化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公共服務配置,而不是單純強調建設。第三,強化縣域國土空間規劃對城鎮、村莊、產業園區等空間布局的統籌,這有利于糾正部分地區出現的單打獨斗的項目思維。第四,提出要加強村莊規劃編制的“實效性、可操作性和執行約束力”,強化鄉村空間設計和風貌管控。這表明我國的鄉村規劃正在邁過無序的起始階段,進入到更規范、更科學、更合理的新階段。建議各鎮街在編制規劃過程中,應比之前更加強調規劃的科學性和落地性,更加重視規劃的指導作用和約束作用。同時,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有效的治理。一是要建強基層黨組織的“主心骨”,因地制宜培養選拔年輕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加強村民小組規范化管理;二是提振鄉風文明“精氣神”,完善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等治理方式,發揮村民自治作用;三是織密安全穩定“防護網”,加快建設平安鄉村。
三、通過“人才+科技”撐起鄉村振興“富民傘”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產業。農戶增收致富是鄉村振興今后的重要著力點。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了“以小農戶為基礎”的發展理念,強調要“聚焦農業生產的關鍵薄弱環節與小農戶”“加強產業發展與小農戶的緊密聯系”等,這顯示出對小農戶的重視程度在加強。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要將產業發展成果轉化為農民增收的實效,堅持產業增值與農民增收并進,下一步要從構建機制、搭建平臺兩方面入手,如加快建立強村公司,并通過科技手段為鄉村振興賦能;如加快建強農業產業發展平臺、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提升農民技能水平等方面持續發力,讓鄉村產業“興起來”、產品“走出去”、農民“富起來”。
(作者系2024年中山市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社會事業促進科科長)
編輯 陳家浩? 二審 王欣琳? 三審?陳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