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向媒體公布了一組數據:“今年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74億人次,同比增長34.3%,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6326.87億元,同比增長47.3%,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和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均大幅增長,創歷史新高”。這不僅反映出人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不斷提升,也表明了人民對生活品質的需求能夠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高品質生活是人民群眾的期盼,與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
高品質生活需求帶來新經濟增長點,助推高質量發展。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注重以發展思維看待補民生短板問題,在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民對提升生活品質的需求孕育著經濟增長新機,蘊含著巨大的消費潛能,為高質量發展帶來強勁的動力支持。比如,在發展銀發經濟方面,通過衣食住行、醫療保健、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促進政策,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群體多元化的需求和服務供給,同時也打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增長創造了機遇。《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到今年將開展“消費促進年”活動,并明確除了要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外,還要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以期挖掘消費潛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能”。
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創造高品質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高品質生活承載了人民群眾對健康、知識、居住、就業、安全、社會關系、文化、休閑活動等“生活質量”的需求,是讓每一個成員“都能過一種有價值的生活”的保障。可以說,高品質生活的滿足需要高質量發展予以保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高質量發展最終需要面向人民對高品質生活訴求作出回應,這迫切需要黨和政府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作出前瞻性、戰略性的安排。比如今年首次明確生育支持政策,對優化生育假期、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務、減輕育兒家庭負擔等方面作出部署。
中山市在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培育經濟增長點上既存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一方面,中山市擁有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等幾大集群產業,在交通、教育、文化旅游、醫療養老等領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在滿足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中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潛力較大。另一方面,中山市公共服務發展仍存在不充分與不均衡的情況,社會化、市場化的供給力量還不足。比如,養老服務主要仍是通過市政府主導的養老服務工程保基本、補短板,市場供給機制發揮的作用遠遠不夠,養老服務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因此,要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產業融合化發展。高品質生活服務供給連接的是幸福產業,幸福產業不是傳統產業模式的簡單延續,而是以跨界融合(如醫養融合、文旅融合)、平臺創新(如共享服務)以及社區融入(如社區養老、家政服務)等為特征的新興產業。中山要在高品質生活服務供給上彰顯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群優勢,著力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構建高品質生活綜合場景,推動產業整合發展,努力在健康養老、居住出行、文化旅游等方面打造示范,形成新的規模效應和競爭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要加強與第三方組織的協作,發揮市場供給機制作用。在現代生活,人民對高品質生活需求的滿足既不能完全由財政供給,也不能推給市場主導,而是高度依賴各類第三方組織和政府協同提供,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這要求政府做好規劃設計與引導的角色,以市場化的方式來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需求的滿足。實際上,在多樣化的服務需求的驅動下,公共部門提供服務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合同外包、補助性撥款、福利券、保險、社會規制等間接性的市場化工具被廣泛應用。政府要把各類第三方組織協同起來,使用多樣化的政策工具,鼓勵和吸引社會參與。比如,探索在托幼托育、健康養老、家政助餐、文體旅游等領域放寬行業準入,通過市場化、社會化的方式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供給體系。
【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黨校村(社區)治理研究中心教師】
編輯 陳家浩? 二審 王欣琳? 三審?陳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