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船舶停靠岸邊進行卸載作業,拉載集裝箱的拖車在泊位、卡口間來回穿梭……3月15日,中山港貨運碼頭一派忙碌的景象,一件件“中山制造”經海關驗放后,即將發往全球。陳師傅是一名岸吊操作師,已經在中山港碼頭工作了20年,他告訴記者,開年后碼頭又忙起來了,最近每天都有10多艘船舶在港口進出。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中山港海關監管中山各外貿碼頭進出口集裝箱7.32萬標箱,同比增長41.17%。

便利模式賦能口岸通關提速
3月12日21時,裝載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出口貨物的40個集裝箱,以“抵港直裝”模式,分批從企業工廠起運,進入中山港貨運碼頭卡口,得到放行信息后直接運抵泊位岸邊,隨后被吊入船舶出口。“中山港海關大力推介‘抵港直裝’模式,這種‘車船直連’的方式,貨物抵達碼頭后就能直接裝船,減少了多次吊裝、運輸等等作業環節,大大提升了出口物流效率。”TCL空調器(中山)有限公司報關負責人吳朝佳說。
“企業開足馬力忙生產、趕訂單,我們也在積極發揮口岸海關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樞紐作用,做好監管通關服務。”中山港海關監管三科科長朱友清介紹,中山港海關緊密對接企業通關需求,落實系列措施提高進出境物流效率,為貨物進出口按下“快進鍵”。
在中山市各口岸,海關持續推廣“大灣區組合港”等物流一體化模式縮短貨物出口時間,暢順企業出海通道,針對企業復工后急需進口原材料投產、海外訂單交貨時間緊張等問題訴求,中山港海關在轄區口岸提供“預約通關”“閘口預約開放”等服務,創新開展的“內外貿泊位共享”模式,也提升了碼頭船舶作業、集裝箱裝卸效率,以高效服務促進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順運轉,全力助力中山外貿實現“開門紅”。
新業態培育外貿新動能
在中山亮眼的進出口成績單背后,以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出口的貨物正在持續增長。3月7日,中山市辰洲進出口有限公司委托中山市致遠報關有限公司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為中山古鎮幾家燈飾企業申報出口一批燈飾及配件,經中山港海關順利辦結通關手續后,發往海外。
中山是制造業大市,燈飾、家電等優勢商品一直吸引著海內外客商前來采購。但對于很多中小商戶來說,訂單有了,出口難的問題也接踵而至。“像燈具這類的小商品單價低、種類多,出口十幾種我們就要詳細填寫每種燈具的申報信息,工作量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出現,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山市致遠報關有限公司梁先生說。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專為專業市場“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外貿交易創設,有準入門檻低、申報手續簡單等優勢,且更貼近中山市產業特點。“用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單票報關單商品貨值在15萬美元以下,每票報關單就只需要逐項申報貨值最大的前5種商品,其余商品可以歸并申報,十分便捷。”梁先生說。
近年來,中山港海關廣泛開展政策宣講,積極提供通關指導服務,中山已有2900余家經營主體備案開展市場采購貿易出口業務,涉及燈具、五金、玩具等多個品類。
編輯 陳彥 二審 王欣琳? 三審 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