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隨著一臺550型大噸位旋挖鉆機隆隆啟動,廣澳高速公路南沙至珠海段改擴建工程(以下簡稱“廣珠段改擴建工程”)關鍵性控制工程海隆大橋主墩樁基順利開鉆,這是繼項目順利完成中山城區至珠海收費站第一次交通轉換后的又一重大進展。

上午10點38分,隨著開鉆儀式宣布啟動,旋挖鉆機的鉆桿緩緩下放作業,海隆大橋主墩樁基順利開鉆。海隆大橋跨越小欖水道和雞鴉水道,其中小欖水道橋采用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梁斜拉橋,跨徑組合為(135+255+135)米,主橋全長525米;雞鴉水道橋采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跨徑組合為(120+170+99)米,主橋全長389米。為了適應舊橋道路線形需求,減少征地面積,海隆大橋項目采用大跨度曲線斜拉橋結構形式,給橋梁的建設帶來了挑戰。

海隆大橋主墩樁基共42根(小欖水道橋26根,雞鴉水道橋16根)。此次開鉆的為小欖水道橋主墩直徑3米的鉆孔灌注樁,樁長約68米,單樁設計混凝土方量483立方米。

“鉆孔施工是鉆孔灌注樁施工的一個最重要環節,為保證成孔質量,施工團隊在鉆孔前對各地層地質情況進行詳勘核對,嚴控鉆桿壓力、鉆進速率、泥漿指標、水下混凝土灌注等關鍵工序;同時,對廢棄泥漿采用就地固化技術處理,實現泥漿的綠色循環利用,確保超長超大深水樁基成樁質量及水資源的保護。”參建單位保利長大廣珠段改擴建TJ3標項目經理王曉佳表示,施工區域地質情況復雜,粉質黏土等軟弱覆蓋層厚度超過30米,平均入巖深度約30米;新橋樁基毗鄰舊橋及河堤,施工團隊在施工中采取36米長鋼護筒、優化泥漿配比等措施防止對舊橋及河堤造成擾動,并加強舊橋河堤監測。
據介紹,在項目管理處督促下,參建單位進場僅2個月便完成了海事、航道、水利等報批手續,開工不到1個月便基本完成了小欖水道南岸約4000平方米的主墩棧橋平臺的搭設,全面開始了引橋便道、平臺的填筑。按計劃,預計6月完成小欖水道橋樁基施工,雞鴉水道橋主墩樁基今年5月開鉆,計劃2026年底完成海隆大橋新橋建設。
小檔案
廣珠段改擴建工程項目起于廣州南沙區黃閣鎮坦尾樞紐立交,經廣州市南沙區黃閣鎮、橫瀝鎮,中山市三角鎮、民眾街道、港口鎮、火炬開發區及南朗街道,止于中山市翠亨新區南朗街道珠海收費站,里程約50.4公里。項目于2022年11月開工建設,計劃2027年全線建成通車,其中中山城區至珠海收費站段約15公里將于2024年6月建成通車。項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發展軸帶核心區“A”字形發展主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大灣區交通珠江西岸中軸線的任務,改擴建后將進一步提升珠江口跨江通道銜接轉換通行能力。
編輯 汪佳? 二審 朱暉? 三審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