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晚,唱響“一帶一路”放歌伶仃洋——中國音協“金鐘之星”藝術團赴中山慰問演出在中山體育館舉行。著名歌唱家雷佳、呂繼宏、王宏偉等亮相舞臺,現場氛圍高潮迭起。表演間隙,雷佳等接受記者采訪,表達了對中山的美好印象,對中山深厚文化底蘊的贊賞,以及對推動中山文藝繁榮發展的建議。

雷佳:
希望中山永遠走在陽光路上
當晚,雷佳嘹亮動人、情感充沛的歌聲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喝彩。“《放風箏》是我家鄉的民歌,現在是春天的季節,我想用歌聲將春的祝福送給中山的朋友們;另一首歌《陽光路上》也是一首祝福歌曲,希望中山能夠永遠走在充滿陽光的路上。”雷佳說,她很久以前來過中山,因此特意去街上逛了一下,她看到中山的街道干凈整潔、草木蔥郁生長,整個城市風貌煥然一新。同時,即便是受寒潮影響天氣寒冷,中山的市民群眾也十分熱情。

雷佳表示,大家都知道中山是因孫中山先生而命名,但她還了解到中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還是中國高等音樂教育奠基人蕭友梅先生的家鄉。“無論是古代的、現代的,還是流行的、古典的音樂,都有屬于自己的優勢,可以在其中結合本土特色多做一點探索,從中汲取發展的力量。”雷佳對中山文藝事業發展建議道。
呂繼宏:
從熱火朝天的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
當晚,呂繼宏帶來了《咱老百姓》《向快樂看齊》兩首歌曲。現場融洽、熱情的互動氛圍令他備受感染,“就像歌詞里寫的‘天大的英雄也來自咱老百姓,樹高千尺也要扎根泥土中’,中國的音樂事業正是有了這么多群眾的喜愛和支持,才能得以很好的發展。”呂繼宏說。

這并不是呂繼宏第一次來到中山,“我曾來過兩次中山,這一次來覺得中山的整個城市建設又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中山人的熱情和質樸卻從未改變。”呂繼宏說,每當路過中山路時,他都會想到中山這座城市。中山文藝事業如何再上新臺階?在呂繼宏看來,文藝創作者要深深依靠生活的地方,用當地元素和特點來創作,這樣的文化文藝事業才會蒸蒸日上、立于不敗之地,文藝創作者也更容易“出頭”,“中山的音樂事業做得不錯,希望大家繼續多寫、多開發,多去感受我們熱火朝天的生活。”
王宏偉:
中山經濟騰飛一定伴隨著文化繁榮
“今天帶來了《天路》《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兩首歌曲,希望大家通過作品感受祖國的滄桑巨變,同時也把祝福送給中山的市民朋友。”王宏偉說。20年前第一次來中山,到近幾年間多次前來,再到這次來,王宏偉覺得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最近他聽到大家都在說深中通道即將通車的事,“這是中山的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將使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生活出行更加方便,架起與深圳快速暢通的通道,我也非常期待通車。”王宏偉坦言。

王宏偉表示,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山人才輩出,不僅有孫中山先生,還涌現了中國高等音樂教育奠基人蕭友梅先生等一批優秀的文藝家。談及對中山文化文藝事業發展的建議時,他直言,“經濟騰飛一定伴隨著文化繁榮,我欣喜地看到中山在文化領域有很大的發展,我建議中山不僅要在文化的硬件上加大力度與投入,如建設更多現代化、高檔的藝術設施,滿足廣大市民對音樂、藝術、高檔文藝作品的需求,還要從軟件著手,如在人才建設、文藝作品創作等方面加大力度,用好歷史文化名城的豐富資源。”
編輯 汪佳? 二審 朱暉? 三審 吳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