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當人們盡享團圓與歡樂時,中山市第六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六院”)醫護人員始終堅守崗位,以專業與速度守護生命。10月3日18時48分,市六院救護車從外院接回因車禍重傷的35歲男性患者李某(化名),一場與死神競速的搶救戰即刻打響。
患者轉入時已陷入出血性休克,急診CT提示“外傷性脾破裂、左腎動脈損傷?肋骨骨折、腹腔大量積血”,生命體征極不穩定。市六院急診科第一時間啟動抗休克治療,啟動創傷中心多學科聯合救治,醫療總值、護理總值參與指揮協調,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癥醫學科、介入科、麻醉手術中心以最快時間參與搶救。得知患者險情,部分正休假的醫護骨干毫不猶豫放棄休息,從家中火速趕回醫院——有人牽頭梳理手術方案,有人協調急救資源,用“逆行”身影為患者筑起生命防線。
為搶出黃金救治時間,團隊當即開通綠色通道,將患者快速送入手術室,實施剖腹探查+脾切除術+左腎周血腫清除術。術中可見患者脾臟嚴重毀損,脾門處活動性出血不止,腹腔內血凝塊與不凝血累計超4000毫升,多項檢驗指標更是亮起危急值“紅燈”。面對如此大量出血,市六院麻醉手術中心團隊迅速啟動回收式自體血技術,通過術中自體血回收系統,將腹腔內流失的血液進行收集、抗凝、洗滌和濃縮后,成功提取出近1000毫升純凈、富有活力的濃縮紅細胞回輸給患者。這一關鍵技術不僅快速補充了患者血容量,維持了術中循環穩定,更為后續手術操作贏得了寶貴時間;同時避免了異體輸血可能引發的過敏反應、感染風險及血源緊張問題,成為搶救成功的“硬核支撐”。
在多學科協作下,外科團隊精準實施脾切除與止血操作,麻醉團隊通過自體血回輸與精細化容量管理保障生命體征平穩,護理團隊高效配合器械傳遞與病情監測。從止血到臟器處理,每一步都爭分奪秒,最終順利完成手術。術后患者被轉入ICU進一步監護,目前病情已趨于穩定。
這場跨越假期的生死救援,不僅展現了市六院急危重癥救治的過硬實力與多學科協作的高效優勢,更凸顯了回收式自體血技術等先進醫療技術在重癥出血患者救治中的關鍵價值。全體醫護人員以“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責任擔當,踐行“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使命。未來,市六院將持續以專業與堅守,為中山市民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技術亮點
1. 快速止血與血源補充:在4000毫升大出血的危急情況下,通過自體血回收技術即時回輸1000毫升濃縮紅細胞,快速逆轉休克狀態。
2. 術中“即時救命”特性:自體血回收技術無需體外儲存,提取的濃縮紅細胞活性高,實現“失血即補”,為手術止血爭取關鍵時間窗口。
3. 規避異體輸血風險:減少過敏、溶血、感染等并發癥,尤其適用于稀有血型或宗教信仰拒絕異體輸血的患者。
4. 資源高效利用:無需等待血庫調配,節省寶貴血源,在突發大出血時體現“零等待”優勢。
5. 緩解用血壓力:在當前全國多地面臨“血荒”、血庫供應持續緊張的背景下,這一技術的成功應用極大減輕了血庫供應壓力。
6. 多學科協同核心技術:作為麻醉團隊的關鍵支撐技術,與外科手術、重癥監護形成閉環救治體系,提升整體搶救成功率。
◆編輯:李靖◆二審:江萍◆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