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今年的主題是“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凝聚團結奮進力量”。近年來,中山市積極出臺一系列幫扶政策,全力推動殘疾人創業就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也見證了許多承載著自強不息精神的小店應運而生。這些小店或許規模不大,經營過程中也面臨著種種挑戰,但它們不僅是眾多殘疾人維持生計的解決之道,更是殘疾人不屈于命運、勇敢追夢的生動寫照。
即日起,中山日報社聯合市殘聯,在中山+記者幫辦欄目推出《記者幫辦·助殘微光小店》專欄。記者將深入走訪6家具有代表性的殘疾人創業小店,探尋背后感人至深的奮斗故事,希望通過這些故事,展現殘疾人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同時也呼吁社會各界給予殘疾人群體更多的關注與關愛。敬請關注。
東區街道后塘路28號街巷處,有一家名為“歐麥烘焙”的面包店。每到下課時分,這里就成了紫嶺小學學生們的“能量補給站”。這家充滿煙火氣的小店背后,藏著44歲的殘疾單親媽媽芳姐感人至深的奮斗故事。近日,記者到店傾聽了她用愛與堅韌為孩子撐起生活的經歷。

芳姐向記者講述她的經歷。記者 羅楊鴻 攝
命運一波三折
初見芳姐時,她正端著盤子將新鮮出爐的面包擺上貨架。她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笑容滿面,但眼睛下藏不住的黑眼圈流露出一絲絲的疲憊。
▲視頻攝制:羅楊鴻 視頻編輯:劉建滿
她的腰椎側彎,源于先天疾病。小學時癥狀尚不明顯,到了初中,彎曲度數已達40多度。當時家中兄弟姐妹多,經濟困難,面對高額的治療費,一家人只能無奈放棄治療。從此,芳姐的生活與病痛如影隨形,久站超過半小時或每逢陰雨天,腰部便像被無數鋼針扎刺般酸痛,連簡單的跑跳都成了奢望。
即使身體承受著巨大痛苦,芳姐依然咬著牙完成了學業。“坐著聽課還能堅持,只要不劇烈運動就行。”回憶起那段時光,她苦笑著說,“雖然總被同學起外號嘲笑,但我告訴自己,日子是給自己過的,活得坦蕩比什么都重要。”初中畢業后,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輟了學,輾轉做餐廳服務員、網吧收銀員、鐘點工、會計等工作,用瘦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
2000年,芳姐結識了前夫,兩年后步入婚姻殿堂。沒有父母的幫襯,夫妻倆靠著打工和做兼職,一點點攢錢。2003年,大兒子出生。2007年,他們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兩房一廳。2016年,小兒子的到來更讓這個小家充滿歡聲笑語。2019年,因前夫對烘焙的熱愛,夫妻倆東拼西湊借了一筆錢,盤下長江市場的店鋪開了一家面包店。憑借真材實料和熱情服務,生意越做越紅火,陸續在其他兩地開設了店,日子看似迎來了曙光。
然而,2021年,命運給了她沉重的一擊。因一些原因與前夫離婚后,芳姐不僅要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還要承擔之前創業欠下的債務,總額高達三四十萬元。更讓她揪心的是,大兒子因父親的事深受打擊,將自己反鎖在房間里整整休學一年,成績一落千丈。那段時間,她常常在深夜崩潰痛哭,甚至帶著小兒子來到崖口東堤,望著洶涌的海水,幾欲輕生。
為了孩子她重新站起來
“媽媽,我冷。”小兒子稚嫩的聲音瞬間刺破了芳姐心底的黑暗。在海邊,她緊緊抱住懷中瑟瑟發抖的孩子,淚水奪眶而出:“孩子生下來,我就得負責到底,怎么能這么自私?”她暗暗發誓,拼盡全力也要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天。
此前,面包店主要由前夫負責運營,為了挑起生活重擔,芳姐從零開始學習烘焙技術。她利用一切碎片時間學藝:白天在店里遇到技術難題,就厚著臉皮向店里老師傅請教;晚上等孩子睡下后,窩在沙發里反復觀看教學視頻,在小紅書上研究烘焙達人的經驗分享。那時為備次日的產品,她常常在操作臺邊一站就是五六個小時,持續的勞累讓她腰疼徹底爆發,最嚴重時4天無法起床,最終靠止痛藥才慢慢恢復。

芳姐用心經營面包店。記者 羅楊鴻 攝
經營之路同樣充滿坎坷。面粉價格漲了,奶油、雞蛋等原材料成本也不斷攀升,但為了留住顧客,她也不敢將產品價格大幅上調。賣不完的面包只能忍痛丟棄,初期因拿捏不準制作量,每天都要浪費不少食材,心疼得她直掉眼淚。經過半年多的摸索,她終于總結出規律:根據不同時間段、天氣情況和顧客需求,精準控制產量。后來,面包的損耗率大幅降低,兩家面包店的收入基本能維持店內運營。
為了維持生活的開支,盡快還清債務,芳姐更是拼盡全力尋找新的出路。她獨自前往廣西柳州,在當地老店學習正宗螺螄粉制作工藝,學成歸來后將此前一家店轉型成螺螄粉店;周末,又到朋友的奶茶店兼職,幫忙制作飲品。連軸轉的工作早已成為生活的常態,然而說起孩子,她的臉上便露出充滿愛意的笑容,“小兒子現在讀二年級,很懂事,會幫我煮飯、洗碗,知道我工作忙,從不吵著我帶他出去玩。大兒子上大學,也會主動打來電話來關心我和弟弟的生活。”
談及未來,她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雖然家里出了變故,開店也碰到不少難事兒,但我依然會努力往前奔。只要孩子們過得好,再苦再累都值得。”
呼吁:芳姐用愛撐起生活的一切,用烘焙香氣為孩子們編織希望。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您途經芳姐的面包店,不妨走進店內,買一份面包,道一句加油。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對這位堅韌母親最溫暖的回應。
統籌:徐鈞鉆 袁嬋
◆編輯:吳玉珍◆二審:江萍◆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