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中山市沙溪鎮三鳥批發市場的白鶴咀“香山鳳”沙欄雞銷售示范點正式亮相。據悉,這是中山首家沙欄雞專賣店。該店的面市,意味著中山沙欄雞在歷經幾十年保種培育后,正式從“保護名錄”走向普遍推廣,讓更多中山市民能品嘗到這一“百年名雞”。

“百年名雞”有了專賣店
走進專賣店檔口,三排開放式的雞欄整齊排列,600多只沙欄雞正探著腦袋等待顧客的光臨。公雞和母雞被放置在不同的區域,仔細觀察發現,公雞的羽毛呈鮮亮的黃色或棗紅色,母雞則以麻黃、麻褐為主色調。專賣店負責人楊笑一抱起一只180天齡的母雞展示:“沙欄雞有兩大辨別特征,一是羽毛呈乳扇形,花紋漂亮,觸摸手感柔軟;二是爪子鋒利成長鉤狀,腳甲厚且黃。”

楊笑一說,專賣店銷售的沙欄雞分140天、180天、300天三個養殖批次,雞的重量大約在3.5斤-4.2斤,不僅面向酒樓、市場檔口、農莊等供貨,也面向市民銷售。“我們上個月開業,受到市民的歡迎,日常銷量就有幾百只,節假日因餐飲需求增長,銷售更是旺盛。”
來自西區街道的高先生在雞欄仔細挑選,打算購買一只沙欄雞回家做白切雞。“沙欄雞體形偏小,肉質更緊實,做白切雞皮不會一撕就碎,以前市場上也能買到,但真假難辨。現在有了專賣店,吃起來更放心。”高先生說。

沙欄雞是中山特色地方雞種,至今已有200多年養殖歷史,可烹飪成具有廣東特色的白切雞和炒雞球,并以其皮薄脆、脂少、肉香韌嫩滑、骨酥、體嬌小等特點,與文昌雞、清遠雞等齊名。上世紀90年代末,因雜交改良泛濫,純種沙欄雞一度受到沖擊。經過市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幾十年的保種工程,通過建立保種基地、提純復壯、標準化飼養等技術手段,才讓這一“中山味道”留存下來。2024年,沙欄雞養殖和烹飪技藝正式入選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 “保護名錄”走向普遍推廣
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與屠宰管理科彭海燕介紹,過去因養殖數量少且市民消費水平有限,沙欄雞長期以保種為主,未進行大規模推廣。去年起,中山沙欄雞保種、育種工作轉移至沙溪鎮白鶴咀種雞養殖場,養殖規模逐漸擴大。
該養殖場位于沙溪水溪村,占地面積約100畝,承擔省級中山市沙欄雞保種育種工作及優質種雞選種培育孵化的責任,也是全國唯一個中山沙欄雞保種基地。目前,中山沙欄雞已完成第三世代選育工作,保種核心群母雞共1732只,公雞480只,年產食用肉雞約20萬只。

今年5月份,在市農業農村局引導下,沙溪鎮白鶴咀種雞養殖場在沙溪三鳥批發市場開設專賣店售賣沙欄雞,方便市民采購。“我們白鶴咀種雞養殖場也向其他養殖場供應沙欄雞苗,待養殖雞達到養殖周期后進行收購統一銷售,門店還通過記錄每批雞的存欄與育齡,嚴格把控至少140天的養殖周期,確保品質穩定,讓消費者能買到正宗、達標的沙欄雞。”楊笑一介紹。
彭海燕表示,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種業振興”主題,投入專項資金做好中山沙欄雞、石岐鴿、中山麻鴨等本土品種資源的保種和開發利用工作。未來希望通過媒體、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推廣其品牌,同時在古鎮、橫欄、神灣等有花卉苗木基地或林地的鎮街,推廣走地沙欄雞飼養,讓中山沙欄雞走向更多市民餐桌。
記者 袁嬋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