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古鎮,仿佛來到燈的海洋。這個被授予“中國燈飾之都”的嶺南小鎮,是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的重要集聚地之一,LED產業產能位居全國前列。
然而,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趨勢下,LED產業面臨較大升級壓力,中高端燈光設計和智能照明應用急需大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瞄準產教融合難題,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整合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專業優勢,以中山市光學學會為平臺和紐帶,與地區LED電源、LED封裝、LED應用方面的龍頭企業和骨干高新企業深度合作,共建現代光電產業學院。
■建設協同育人保障機制
近幾年來,中山形成LED芯片封裝、電源設計、照明應用等新型電光源產業集群,但是傳統的校企合作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有效地解決專業建設中人才培養供給側與半導體產業需求側的適應性問題,存在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課程內容建構與崗位能力要求脫節等問題。
中山火炬職院光電信息學院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擔負著為中山市半導體照明產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針對以上問題,學校牽頭成立了中山市光學學會,會員單位包含160多家光電企業,還與廣東迪艾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明豐電源電器實業有限公司聯合,分別成立企業冠名學院——迪艾生照明學院、明豐學院。
與此同時,中山火炬職院搭建“政校會企”協同育人平臺,構建“政府支持、學會主導、學校主體、企業主動”的協同育人保障機制,為現代光電產業學院的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推動高水平專業建設
中山火炬職院利用現代光電產業學院這一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全面推行“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模式,推動廣東第二批高水平專業群——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的建設。
據了解,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群主要面向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信息產業重點發展領域之半導體照明(LED)產業中高端領域,可全面滿足中山LED產業鏈上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精準對接中山半導體照明產業鏈的設計、生產、控制、應用等環節,并根據未來智慧照明和健康照明的趨勢,著力培育物聯網、5G通信技術等技術創新人才。
■產教融合走向縱深
中山火炬職院利用兼職教師津貼制度,充分利用中山市光學學會專家庫資源,聘請行業內龍頭企業(木林森公司、迪艾生公司)一線工程技術人員、能工巧匠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資源。
同時,中山火炬職院與中山市光學學會骨干會員企業合作,共建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廣東省產教融合型企業,建成2個國內領先的高水平校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借助省級項目“光電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與中山市光學學會會員單位共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心,共同開發2門創新創業課程。
有了現代光電產業學院、中山市光學學會的助力,中山火炬職院更好地推進科教、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水平走上新臺階。該校聯合中山市光學學會及骨干企業,成功申報并立項1個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光學工程技術和產品檢測服務平臺”;聯合學會會員單位主持國家教學資源庫“半導體照明技術與應用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已通過驗收;獲批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成功申報省級實訓中心1個;與企業共同編寫3本教材、3本自編校本教材及8本實訓指導書;承擔兩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編制工作。
眼下,現代光電產業學院已成為“中國燈飾之都”發展所離不開、業內認同的一支重要力量。
文/岳才瑛 鄭建玲 樊向前 鐘嘉妍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