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網訊 6月5日,第52個世界環境日,中山將發布首條“中山特種兵·環保24小時”生態研學路線,為市民提供寓教于樂的低碳環保旅行新思路。
據介紹,首條生態研學路線串聯了4個鎮街的環境教育基地、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單位、近零碳社區等5個優秀環保教育場所,包括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五桂山旗溪生態村、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小欖新市“T·PARK”煥能園、小欖鎮北區社區福興新村五個景點。
該線路創新了校內校外環保課程銜接,將環保教育貫穿各個環節,環保理念滲透到了各個體驗式、互動式的場景中。市民可以在翠亨濕地公園漫步零碳小徑,在旗溪生態村感受低碳綠色的鄉村生活,在南部組團垃圾綜合處理基地參觀生活垃圾是怎么發電變廢為寶的,在“T·PARK”煥能園參與各種新奇有趣的環保互動游戲體驗,在福興新村的村民家里了解如何用光伏給自家發電,以打卡的方式進一步增強環保意識。
近年來,中山作為國家第三批低碳試點城市,進行了多方位、多層次的綠色低碳全體系生產生活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成為低碳城市建設的先行者。中山綠色工業、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綠色金融均有所突破,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綠色低碳發展格局逐漸形成,并已在全市范圍內建成多個“低碳”樣本。根據《中山市低碳城市試點實施方案》,中山將以低碳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區域創新中心為載體,深化碳普惠制、探索近零碳排放示范,力爭在2023—2025年左右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打造成為產業低碳、資源節約、環境優美、居民宜居的現代化城市。
記者 閆瑩瑩 文波 通訊員 楊洋
◆編輯:龍慧◆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
責任編輯:龍慧




